60%七旬婦連遇骨折苦

(東方日報報道) 女士年紀愈大,愈容易骨質疏鬆,跌倒機會便愈大。有調查發現,七十至七十九歲的女性,近六成曾出現兩次以上的骨折;九十歲以上的女性,更有七成半曾出現髖骨骨折。女性骨折不但會降低自理能力,更有機會加重下一代的心理及經濟負擔,子女甚至需要辭工照料,影響深遠,問題不容忽視。

七十至七十九歲女性患者,近六成曾出現兩次以上骨折。左起為黃敏兒、勞先生、沛珍及羅尚尉。

七十至七十九歲女性患者,近六成曾出現兩次以上骨折。左起為黃敏兒、勞先生、沛珍及羅尚尉。

本港每年有近兩萬名長者因跌倒入院,女性佔三分之二,不少源於骨質疏鬆,此一問題可引致連環骨折,長遠影響活動及自理能力。骨質疏鬆關注組在今年三月進行「母親骨折影響兩代人生」調查,訪問六百零六名女性。調查發現五十至五十九歲的女性,近兩成曾出現兩次以上骨折;而七十至七十九歲的女性,出現骨折的比例更大幅攀升至近六成。本港人口老化,預計二○六六年,每三人便有一人屬六十五歲或以上人士,骨質疏鬆問題將會愈來愈普遍。

調查同時發現,約三成受訪者的母親曾出現骨折或骨裂,當中七成四認為是母親自己不小心跌倒所致。受訪者的母親出現骨折後,三成七人認為有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,更有兩成四人因為母親骨折要照顧,影響工作甚至需要辭工,另有兩成一需聘請看護照料母親。

倡用藥配合防跌介入療程

骨質疏鬆關注組主席黃敏兒表示,一人骨折,有機會嚴重影響兩代人,問題不容忽視,建議患者及早用藥,並配合防跌介入治療,預防連環骨折,減輕對家庭及社會的負擔。

身兼香港骨質疏鬆基金會名譽秘書的骨科專科醫生羅尚尉表示,骨組織會透過造骨作用(合成新的骨質)和蝕骨作用(溶蝕舊的骨質),達致骨的新陳代謝,但年紀漸長,蝕骨作用較造骨作用活躍,因此長者的骨質密度會減少,骨質於五十歲後開始流失,增加骨質疏鬆和骨折的機會。本港五十歲以上女性發病率為每三人即有一人,而男性則為每五人即有一人。

羅又指,骨質疏鬆患者除要攝取足夠鈣質和維他命D外,用藥增加骨質密度,以減低骨折風險,同樣非常重要。仿保骨素針及雙膦酸鹽等治療骨質疏鬆症常用藥物,有效減少髖骨骨折兩成七至四成四,但研究顯示香港只有兩成三患者在出院時獲處方此類藥物,遠較英國七成低。

78歲婆婆定期打補骨素針

七十八歲的沛珍曾先後三次骨折,嚴重的一次在三年前於長者中心唱歌時無故跌倒,送院後發現第三節脊椎骨折,需住院九日。她的骨質密度偏低,兩年前獲醫生處方補骨素針,定期注射以減低再骨折的風險。她的孫兒勞先生表示,外婆骨折後變得行動不便,多留在家中休息,擔心她的自理能力一旦進一步下降,需人貼身照顧,會加重經濟負擔。

原文:https://orientaldaily.on.cc/cnt/news/20190829/00176_060.html